最近把《翦商》读完了,知道这本书是听《忽左忽右》的播客,那一期程衍樑和李硕对谈,一起聊了上古先民的黑暗历史,总结下来就是「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对夏商周历史的认知。
听这一期播客还有个好处,李硕是个保定人,他讲普通话有一种我熟悉的那种普通话说的不标准的感觉,带着浓烈的口音。这个口音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在我的意识里给我伴读,特别是这本书里大篇幅的内容是对晦涩难懂的古文进行了口语化翻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这种伴读感会更加强烈,仿佛作者就在耳边。这种奇妙的感觉是之前未曾有的,也没有想过播客还能有这种奇妙的感觉。
这本书非常好看,可读性极强,通过考古材料的佐证,提供了一套对历史完全不同的解读,但在我看来是更加真实,让夏商周的历史不再是后世渲染的那样「道德化」。只不过这个并不是《正史》所宣扬的那样。商代夏和周代商太像了,在读大学的时候,甚至怀疑过这两个朝代是古人杜撰出来的,特别是对夏朝的怀疑,太像把商代拷贝了一遍,虽然有二里头遗址挖掘,但是历史中的夏给人的真实感很弱。这本书对这部分的历史的更替解读,让我对上古史有了全新的了解,这是这本书可读性高的另一个体现。
写读后感,就不具体讲书里的内容,写写其他的感想
商人的特点
书中描述的商人是嗜血、暴力、酗酒、容易激动、崇拜鬼神。这些特质在现在的道德体系下看起来,基本上都是贬义的。不过我读到商人从商丘发源开始到征服完旧华夏到时候,我脑子里浮现了腓尼基人和马其顿的混合体。
腓尼基人就是利用东地中海做贸易,并且以此建立了很多的城邦。商人也很类似,利用青铜技术,除了农业之外,也发展起来了围绕着陶和青铜的贸易,贸易的方式早期也是沿着河流进行,后期马车从中东传入了河南地区,提供了陆路更高效的物流和信息流动的工具。与后世的重农抑商相比,先民对于做贸易这件事情的热情也确实是让人有些许意外。在殷都外繁荣的手工业,各个不同部落或者家族一方面对技术世袭和垄断,不同部落的贸易促进了交流和繁荣。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当时还是奴隶社会,有大量的奴隶或者贱民在从事劳作,替代这些贵族们进行农业种植和畜牧业。这也是另一个让人意外的地方,先民还是有大量的蛋白质摄入,只是也是在贵族层面。
说像马其顿,是因为「征服」。亚历山大大帝从巴尔干开始一直征服到了印度北部的传统健驮逻地区。商人也有这个特点,四处征战,虽然在华夏伊始只是征战到了陕西河北山东和江苏安徽一带,有零星的军事殖民地和贸易小城邦到了长江流域。但是征战或者尚武是一种民族性,除了技术性操作外,四处征战的性格是源源不断对外进行征伐的动力。区别于帝国要去释放自己的动员能力和掠夺不同。这个时代的征战一方面是为了抢夺战利品,另一方面更是民族先进性的一种体现,一种强大对待弱小。商人在到了中期,确实是强大的国家,能够有效的动员起来武装力量去讨伐边民。商周易代之后,除了不断通过分封的方式扩大帝国版图,更像是通过文化去同化异几,而不是搞军事殖民活动,或者说,不是通过国家力量来搞军事扩张。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如果商人一直统治下去,伴随着铁器的革新,是不是会一直四处征服最终和希腊化的中亚地区发生连接,等到帝国化后的汉代中国发生与西域的连接之后,汉人虽然依然也有尚武的因素,但是已经不再扩张了。当然,人祭和吃人还是很恐怖的,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好几个晚上会做梦,虽然不是做噩梦,但是还是会出现书中的片段
类似于,有一个坑,有三层,最下面一层,埋了几十个人,砍胳膊砍腿,中间一层埋了多少人,头被砍成了什么样,最上一层埋了多少人,耳朵鼻子没了。还是很可怕的。
商人还有一个习俗是「腰坑殉狗」,意思是墓穴中,人的腰部中间下面挖个坑,埋一只狗进去。如果是非常地位高的贵族,还会埋个人。总之在这个时代,人分两类,其中一类不是人,是牲。
与腓尼基人还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文字,腓尼基字母脱胎于楔形文字,成为了后世其他字母语言的母体。商人的甲骨文,虽然大部分都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但是已经有了成系统的语言文字,这成为了商人独有的特质。取代了商人的周人,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是学习的商人文字,周人后世有铭文,甲骨文成了中国汉字的母体,影响了东亚的文化。
湿热的气候
上古时代,到秦汉以前,北方地区湿热这个知识点虽然很早就知道了,但是这个湿热导致的结果却没有更充分的认知。
气候湿热伴随的是降雨和大量的湿地,这些湿地并不适合农作物的耕种,所以商人的一个特点是赶水牛,夏商还有一个特点是种水稻,这个也是中原地区独有的,占城稻是后世了。伴随着河流经常的泛滥(这个跟新月沃地和埃及一样,河流的泛滥带来了沃土和灾难),盖房子首先要筑起一个平台防止被淹,同时也会有大量的防水堤,而在当时这些都是靠土掺着草再加上夯实做到的。同时大禹治水的上古神话更可能是跟把湿地的水排干来去耕种相关。
传统中原地区从湿地沼泽变成平原,一直被中国人耕种了三千年到现在,肥力依然尚可。但是地貌是被人类活动破坏了,特别是黄土高原。引申想到中东地区,上古时期,新月沃地应该是也非常宜居,地表的状态和现在应该是非常不同的。但是经过了人类在这里几千年的活动,现在电视里看到的都是黄土遍地的场景。而看美剧埋人的场景,随便一铲子下去都是黑土地,土地的差异非常大。
现在气候又在变暖,不知道这种湿热的气候会不会重新回到华北平原,但是现代人应该很难承受这种气候了,温带更宜居。
一神教的结束
读这本书才知道「上帝」这一词的来源,商人的传统信仰里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就和两河流域最早出现的雅威(Yahweh,YHWH)一样,但是对这种神祇的信仰随着周代商而被打断,最后周发展出了自己的天神信仰,但是它的宗教意味已经非常弱了,如书中所说,中国的文化非常早熟,过早的脱离了对宗教的崇拜。
商人对上帝展现自己虔诚的方式就是书中频繁提到的用人献祭,而且祭祀的过程非常残酷,砍杀人牲,而且要听到人惨烈的叫声,因为只有这种上帝才能听到,要去烹煮人牲,味道四溢(应该不能称之为香味),这样上帝就能闻到。祭祀结束之后,还要分食人的肉。可以说这个阶段的崇拜是非常原始的,这种祭祀的方式也是非常残酷的。
商王并不是神在人间的化身,商王只是最高的大祭司,能和上帝对话的人,这点和西方的一神教也很像。但是一神教的传统被结束之后,中国人保留了一神之下的泛神信仰,拜天、地、山、河,拜谷神、财神、武神等等。宗教对于人世间的意义,是人的精神寄托,亚伯拉罕三教为人类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寄托,并且为弱小的人类提供了有效的组织方式来对抗大自然随时而来的灾祸。这种精神力量的强大,我想和一神教中「God/上帝」至高无上的存在是有密切关系的。
一神教在华夏大地结束,我们这里的怪力乱神并没有结束,持续绵延不断的是造神运动和寻找伪神。同时,又非常的现实和不相信一切,这种民族性的形成在这个框架下,看起来似乎是非常必然的。
最后,依然是强烈推荐这本书,经过了荒诞的 2022 年,除了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外,我觉得历史观也非常的重要,怎么样看待历史,怎么样解读历史,决定了我们怎么样看待当下发生的一切。
精选评论